概要

历史和沿革

文学部成立于1953年。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文学部迄今为止的历史,并展望它的未来。

大阪市立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80年,文学部的前身是创立于1949年的大阪市立大学法文学部文学科。最初设置了12个专业(哲学、社会学、心理学、教育学、艺术学、历史学、地理学、国文学、中国学、英文学、德文学、法文学),拥有20名教师,翌年又开设了第二课程(夜校)。“产业大都市大阪绝对需要文学部”,在恒藤校长这一强烈信念的支持下,于1953年创建了文学部。教员也大幅度扩充到了88名。第二年开设了硕士课程,第三年又开设了博士课程,作为二战之后的新学制大学,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充实了研究生院。但是,当时的教学楼不在现在的杉本町,而是在市内的南区(今天的中央区)和西区。市大杉本校区在日本战败之后被联军接管,成为美军营地。

1956年,文学部重返杉本校区,并持续扩充,自1968年起,扩充为5个学科12个专业,研究生院也得以充实完善,并拥有超过旧帝国大学的师资力量。在重视实学的大阪学术风气中大放异彩。

其后,重拾平静的文学部,根据大阪市综合计划21“充分发挥市立大学的新都市型综合大学的充实条件,以及国际都市大阪的特性,推进学术研究”的方针,迈出了新的一步。具体体现在1990年代的设施完善之上,修建了堪称日本第一、兼具图书馆和信息功能的学术情报中心,接着又扩建了文学部办公楼,对旧校舍进行了全面整修。

21世纪初(2001年),本院实现了大学院重点化,改组为4个专业与15个专攻(学部为3个学科15个课程),并将正式名称改为大阪市立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、文学部。除设立别无二家的亚洲都市文化学专业外,大学院还新设立了语言信息学(现语言应用学)专攻与表现文化学专攻。在次年(即2002年),入选以世界最高水准的研究教育据点为目标,由文部科学省带头的“21世纪COE项目”,作为全国屈指可数的研究中心大学拿出了诸多成果。

文学部完善了从本科到研究生院博士课程的教育科研环境,引进大量的高科技器材,设置了IT相关信息处理室、心理学实验室、地理信息系统(GIS)处理室、比较语言文化信息处理实验室、印尼木琴(gamelan)实习室、音声数字档案馆等。此外,2003年还成立了“文学部暨文学研究科教育促进支援机构”,目的在于援助文学部本科生和文学研究科研究生的学习活动,学生们在获得教职员支援的同时,该机构作为他们自主筹办各种活动的组织,开展了具有特色的活动。

重视国际交流也是文学研究科和文学部的一个特色。现在和汉堡大学(德国)、朱拉隆功大学(泰国)、雅加达大学(印度尼西亚)、国立艺术大学(印度尼西亚)、华东师范大学(中国)、“惠光”日本文化中心(德国)、伦敦大学亚非学院(英国)、里昂第三大学(法国)、赛尔齐-蓬多瓦兹大学(法国)、中山大学人文科学院(中国)、赫尔大学(英国)、首尔市立大学(韩国)缔结了学术协定和互派留学生协定,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科研,互派留学生以及短期语言研修等。

2020年4月,本院通过再次改组并设立了文化构想学专业。包括新设立的文化资源学专攻在内,大阪市立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、文学部带领4个专业与16个专修(学部为4个学科15个课程)迈出了新的步伐。在超过半世纪的历史中,本院不断开展富创造性且脚踏实地的研究、培养全球化视野与自主性的教育模式。文学研究科、文学部将以肩负都市·大阪的学术文化为骄傲,继续前进。